2025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小浆果产业科技大会暨全国小浆果产业链技术成果展在四川攀枝花举行2025/4/2

在全球蓝莓产业版图中,中国正以强劲势头书写新篇章。蓝莓被誉为“浆果之王”和“水果皇后”。目前,我国蓝莓生产面积和产量持续稳居全球第一,栽培总面积143.82万亩,比2020年增加44.38%;2024年,全国蓝莓总产量78万吨,比2020年增加197%。

3月29日,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作物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25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小浆果产业科技大会暨全国小浆果产业链技术成果展”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隆重开幕。为期两天的大会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各方代表近400人欢聚一堂,共话中国小浆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本届科技大会技术交流内容丰富,举行了“四川攀西经济区早熟蓝莓科技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西昌欣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神州浆果(四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深化围绕蓝莓早熟、周年生产和种苗繁育等科技重点的合作,共同发力开启蓝莓业发展的新篇章。

根据欧盟报道,蓝靛果抗氧化剂含量约是蓝莓的13倍,可鲜食及提取花青素等,可以开发出上百种功能性食品。南方具有丰富的野生蓝靛果资源,但鲜有产业化种植。本届科技大会举行了“西南高海拔地区蓝靛果引种栽培项目签约仪式”,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蓝靛果哈尔滨综合实验站与四川摩梭泸沽湖农业有限公司签约,以科技大会这一平台为契机,将蓝靛果引入凉山州盐源县高海拔地区进行科学种植,以推动我国蓝靛果产业发展与养身文化的传承。

在“中外蓝莓及小浆果新品种、新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专场”上,西班牙Planasa公司作“蓝莓全球育种趋势及主要品种推介”;云南莓佳加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澳大利亚PF蓝莓新品种介绍”;大连大学蓝莓育种科研团队作了“我国自主研发蓝莓新品种简介及越桔属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云南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作物研究所作了“云南越桔T2T基因组测序及关键基因挖掘”等学术与产业技术报告。

早熟蓝莓技术交流是本届科技大会重点之一,在“区域早熟蓝莓及小浆果种植技术创新与新产品专场”,四川大学园艺学院作“基于人工光周期调节的蓝莓花芽分化调控技术”;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联合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蓝莓补光科研团队,历时五年研发出蓝莓全周期智能光调控技术系统,基于生物生长光环境智能光调控技术及设备,由周丽萍与杨旭等主导的浆果研究团队与生态光环境智能创新技术团队跨界合作,突破传统单一补光模式,首创根据蓝莓各生长阶段生理特性定制的专用动态光谱调节技术,实现从花芽分化到果实成熟的全周期精准光控。该技术通过优化“光配方”,显著提升果实甜度、花色苷含量及产量,推动蓝莓产业迈入“量质双增”新阶段。